字體大?。?span id="mes-big">大 中 小
索 引 號:111423LL00100/2023-91387 | |
發文字號:呂政辦發〔2023〕23號 | 發布日期:2023年11月03日 |
發文機關:呂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關 鍵 字: |
標 題:關于印發呂梁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實施方案的通知 | |
主題分類: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成文日期:2023年10月15日 |
呂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呂梁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相關單位:
《呂梁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呂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2023年10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呂梁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實施方案
為推進我市城鄉綠色發展,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的意見》(晉政辦發〔2022〕71號)文件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尊重城鎮發展規律和綠化規律,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保護和拓展城鎮綠化空間,構建城鎮綠色生態網絡新格局,推進城鎮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建設美麗幸福呂梁。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市城鎮(設區城市、縣級市、縣政府所在地鎮)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城市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1公里;市本級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汾陽市啟動并申報國家園林城市,孝義市、嵐縣鞏固并做好國家園林城市復查工作,柳林縣、興縣、臨縣達到省級園林縣城標準,交城縣、文水縣啟動并申報省級園林縣城,交口縣鞏固并做好省級園林縣城復查工作。到2030年,全市城鎮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城市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1.5公里;汾陽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交城縣、文水縣、中陽縣、方山縣、石樓縣等5縣達到省級園林縣城標準,全市實現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全覆蓋。
三、主要任務
(一)科學編制綠化相關規劃
1.組織修編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市本級和各縣(市)要在國土空間規劃批復后一年內完成綠地系統專項規劃修編,科學確定綠地結構體系,強化綠地布局均衡性、完整性、連續性,統籌城鄉區域綠化發展,推進城鎮內外綠地連接貫通,實現“城在園中、城綠相融”的城鎮格局,構建城鄉一體、功能完善、分布均衡的城鎮綠地系統。綠地系統專項規劃修編后,經上一級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組織技術審查后,依規報批和公布,有序組織實施,并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銜接,符合“上圖入庫”的要求。(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2.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市本級和各縣(市)按照《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12號)和《城市綠線劃定技術規范》(GB/T51163-2016)要求劃定城市綠線,嚴格綠線管制,嚴禁隨意更改或調整,綠線永久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嚴禁侵占。(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3.建立綠化相關規劃體系。城市要盡快完成公園體系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綠道規劃和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各縣(市)要結合綠地系統規劃修編,增設公園體系、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專項規劃專章內容。(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
(二)提高綠化設計品位
1.開放園林市場,創新園林新理念。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方案委托具有城市園林綠化設計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注重生態型、節約型、文化型和功能完善型園林綠化方案設計,加強設計與施工協作。創新現代園林技藝,營造傳統兼具當代美學特質的人文精神景觀空間;堅持以喬木為主體,強化喬、灌、花、草、藤、地被合理搭配和鄉土適生植物運用,結合地域、歷史、文化元素,打造層次豐富、特色鮮明的高品質園林。(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
2.注重綠化審批,落實相關措施。各級行政審批部門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對城市綠化工程和建設項目的附屬綠化工程設計方案組織審查時,必須有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參加審查,出具綠化工程審查意見書。行政審批部門要對項目綠地指標、設計方案、施工驗收等環節嚴格把關,綠地指標不合格的,不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行政審批部門和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落實屋頂、墻體、橋體等立體綠化的園林城市創建要求,杜絕“大樹進城”、大型旱噴安裝、大規模模紋色塊修剪、大面積硬質鋪裝、大面積高耗水草坪鋪設、大量引種外來樹種、濫設粗劣假山疊石及雕塑小品等行為。(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3.建立專家顧問、公眾參與制度。對園林綠化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按規定組織專家論證、廣泛聽取意見,開展合法性審查,堅持集體討論決定。建立決策專家顧問制度,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綠化工程,應組織園林綠化專家對方案、初步設計進行評審;健全公眾參與制度,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綠化工程,應當將方案、初步設計和專家評審意見向社會公布,聽取公眾意見,公布時間不少于15日。(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三)完善城市公園體系
1.推進城市公園分級分類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以郊野公園、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街頭游園為主,大中小級配合理、特色鮮明、種類多樣、分布均衡的公園體系,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要求;到2025年,市本級完成公園體系建設規劃編制,并至少建有1個符合標準要求的植物園或專類植物園、1-2個郊野公園;各縣(市)至少建成1個綜合公園、1個郊野公園、1個防災避險公園以及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健全完善公園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星級公園創建活動,提升公園品質,完善休閑游憩、體育健身、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加大兒童游樂設施建設和適老化改造力度,實現“全齡友好”;對于服務設施滯后的老舊公園,要在保護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的基礎上實施“微改造”。(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四)積極拓展綠色空間
1.注重空間區域聯動。探索以城鎮綠色空間為主導的綜合空間復合利用,通過建設一批主題游園、遺址公園等方式,加強中心區、老城區、閑置工礦企業廠區等區域的綠地建設和改造提升。(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開展百姓“身邊增綠”行動。以“微更新”“繡花”“織補”方式,利用城鎮廢棄地、邊角地、閑置地、道路十字路口、拆遷騰出空地等見縫插綠、拆違建綠、留白增綠、破硬還綠,因地制宜建設居民身邊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綠色驛站。提倡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四分之一”法則,至少在一個拐角建設街頭綠地,做到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實現“推窗見綠、步行入園”。(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3.持續提高立體綠化占比。實施橋體、墻體、廊架、柵欄、公交站點、立體花園、邊坡、生態屋頂等立體綠化,增加背街小巷、高架橋下、停車場等空間綠化,改善植物群落結構,采用復層、異齡、混交方式建設城市近自然綠地,豐富城鎮園林綠化的空間結構層次和城市立體景觀藝術效果。(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五)構建林蔭綠道網絡體系
1.強化城市林蔭道路建設。要加強城市道路行道樹、綠化隔離帶、道路分車帶和路側綠化的建設,提倡城市道路多板塊模式,鼓勵在分車帶和人行道栽種雙排鄉土冠大蔭濃的喬木行道樹,綠化向小街小巷延伸,著力打造林蔭道路林蔭小路;積極創建園林式道路,針對現有不達標道路,要因地制宜進行行道樹補植補栽,路側綠地邊緣增加二排行道樹,增加行道樹池寬度或連體樹池,消除行道樹空白段,做到“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蔭”,構建完善的城市林蔭路網。(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推廣林蔭停車場建設。積極推廣露天林蔭停車場建設,采取在停車位間種植鄉土遮蔭的喬木、綠化隔離帶或搭建棚架等綠化方式進行遮蔭,滿足地面停車場綠化遮蔭面積占比達30%以上。(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3.全面開展綠道建設行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設綠道,連通山水林田湖草和各類綠地、重要的歷史人文節點,構建連續貫通、覆蓋城鄉的綠道網。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原則,保護原有喬木,用鄉土適生濃蔭喬木打造林蔭綠道;加強綠道沿線綠化美化,結合百姓游憩和健身需求,完善驛站、標識等配套設施,合理配備戶外健身場地及設施;綠道面層色彩、材質、工藝要與周圍環境相融,推進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六)提升庭院綠地品質
1.強化單位(小區)綠地管控。要提升百姓身邊使用頻次高的居住區和附屬綠地品質,充分發揮社區綠化對城市綠地的有益補充作用,打造“15分鐘生活圈”綠色開放空間體系;要按照《呂梁市城市綠化條例》等相關法規,強化對新建、改建單位(小區)綠地管控,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增加植物配置,設置健身步道及康體設施,完善庭院綠地生態效益和服務功能,提升城中村改造綠地指標,力爭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區綠地達標率85%以上。新建居住區要防止植物高密度堆砌的裝飾型綠地傾向,給植物留足后續生長空間,凸顯實用功能,注重小區林蔭路建設。(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開展園林式單位(小區)創建活動。要摸清本地單位(小區)綠地達標底數,探索與文明城市創建相結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園林單位、園林小區、社區花園建設,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和居住小區創建積極性,爭取園林式單位(小區)達標率達45%以上,同時對已命名的園林式單位(小區)定期進行復查。(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七)統籌“藍綠”生態網
1.強化“藍綠”統籌融合。以林蔭道、綠道、濱水藍道串聯整合各類綠地、濕地、林地、自然保護地,形成“藍綠”生態網絡。因地制宜梳理貫通城鎮河湖水系,因勢利導改造硬質渠化河道;恢復生態駁岸和自然岸線,以綠廊護藍脈,提升水體循環自凈力;突出親水功能,營造多樣性生物生存環境。(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加快生態廊道建設。重點開展建成區內組團之間凈寬度不小于100米且連續貫通的生態廊道建設,加強防護綠地建設,防護林帶要以混交喬木林為主,發揮園林植物凈污防噪功能,營造高大喬木夾岸的濱河景觀。(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行政審批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八)完善園林綠地綜合功能
1.推動綠地與城鎮融合發展。將公園綠地建設與產業發展、城市安全、生態修復、景觀風貌、防災避險緊密結合,因地制宜實現休閑娛樂、運動健身、防災應急、社會管理、科普教育、研學旅行等便民服務功能;強化公園活動組織與服務運營,培育更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著力構建海綿型綠地系統。推廣海綿型綠地理念,探索合適方案,推進園林綠地與海綿城市雨水系統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通過新建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小微濕地等,提升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排澇、補充地下水、凈化生態等功能,充分發揮綠地系統的生態效益。(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九)大力開展公園城市建設
1.鼓勵試點建設公園城市。鼓勵國家園林城市(縣城)開展公園城市試點建設,試單城市(縣城)要通過對城市綠地系統和公園體系的布局優化、擴容提質和內涵升級,改善其作為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服務品質和均等化水平,建設全面公園化的城市景觀風貌,用以優化城鄉關系、完善城市格局、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城市品位和競爭力、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推動城市發展轉型。(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轉變園林綠地建設理念。要由建設城市公園向建設公園城市理念轉變,以公園城市建設為抓手,塑造山水城景融合的城市格局,因地制宜保護和融合山水景觀,提升城市環境整體水平。建設“職住一體、城園融合”的人本格局,引領創新發展、綠色服務和消費升級,通過道路水系沿線綠化和社區公園的布局建設,塑造街區尺度融匯貫連、城綠融合的綠色開放空間網絡。(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十)實施精細化管理
1.提升園林管護水平。創新園林綠化管護方式,進一步完善園林綠化管理養護辦法、技術規范和定額標準,安排專項養護資金,提升管護專業化、精細化水平。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病蟲害防治,有序推進危樹、病樹、枯樹更新換代和修剪工作的實施;建立城鎮園林綠地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監測、預警防控和應急響應機制,提高外來物種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健全園林綠化垃圾分類、收運、資源化處理與利用體系。(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規范園林綠化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環境,激活園林綠化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樹立產業生態思維,培育壯大城市園林綠化企業品牌,推進我市園林綠化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出臺園林綠化工程管理制度、行業信用管理辦法及標準,對在我市從事園林綠化工程的相關市場主體及從業人員產生的信用信息進行歸集、認定、公開、評價、使用及監督管理。按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原則,依法依規建立企業和從業人員守信“紅名單”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機制,推進信用信息在市場準入、招標投標、評優評先等方面的應用,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督局、市行政審批局)
3.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弘揚工匠精神,定期開展園林技藝專業培訓和技能競賽,培養園林營造技藝傳承人。強化園林工程建設和養護工程管理,爭取園林綠化工持證上崗率逐年提高,三級工比例逐年提高。(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十一)嚴格保護綠化成果
1.嚴格綠化補償管理。在城鎮建設中要妥善保護原有綠地,改變城市綠地性質不得減少綠地面積總量。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占用綠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占補平衡的原則,在城市綠化主管部門確定的區域補建同等面積的綠地;不具備補建條件的,建設單位應當繳納城市綠化補償費。(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2.嚴格園林樹木監管。建立城市公園名錄和樹木數據庫,落實管護責任,提高管養能力,堅決糾正“重建輕管、只建不管”現象。堅持“避讓古樹名木、大樹”原則,嚴禁擅自砍伐、移植、強修剪園林樹木;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古樹后備資源,對瀕危古樹名木及時搶救復壯;堅持按國家規范規劃,合理布置各種管線位置,嚴禁因道路寬度不足而擠占綠地,嚴禁隨意砍伐移植行道樹;保護舊城原有規?;?、特色化綠地和大樹,尊重群眾的城市情感。(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3.嚴格綠化監管執法。嚴格執行“綠線”管制、“綠色圖章”和綠化補償制度,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依法嚴肅查處違法占綠、毀綠行為,深入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健全監管制度,通過組建“護綠隊”、開通護綠舉報熱線等方式,加強護綠巡查監管。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及時將違法線索移交執法部門。對未經批準的臨時占用綠地,擅自砍伐、移植、修剪樹木、遷移古樹名木等違法違規行為,按照《山西省城市綠化實施辦法》《呂梁市城市綠化條例》等進行處罰。(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十二)推進園林科技創新
1.加快數字園林建設。積極推進園林規劃、建設、養護、監管全過程智慧化建設,建立綠地統計、灌溉、病蟲害防治、古樹名木保護和服務設施監管等智慧管理系統。加強園林綠化行業基礎應用研究,搭建交流平臺;建立公園服務設施監管、游人流量監測機制,提升科普、導覽等服務效能;加大新成果、新技術和生態工法推廣力度,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2.細化物種資源管理。在植物園、公園、苗圃等建立鄉土及適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開展引種馴化及快繁研究,加強珍稀野生物種保護和鄉土植物資源本底調查,促進城鎮野生種群恢復、動植物棲息地保護修復和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生境斑塊之間的重建連通,編制生物多樣性名錄,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園林綠化苗木產業基地基礎建設,確保苗圃面積不低于建成區面積的2%;推廣自衍草花及宿根花卉等應用,豐富地被植物品種。(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十三)建立共謀、共建、共治、共享、共評治理新模式
加強宣傳引導,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出臺相關辦法,動員全社會力量認種認養城鎮樹木、提供技術服務、認建認管或出資捐建小微綠地、“口袋公園”、綠色驛站等,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園林公益事業。探索“互聯網+”樹木認養新模式,開展最美“口袋公園”、最美林蔭道、最美綠道、最美驛站評選,提高公眾的參與感。(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十四)積極推進園林文化傳播
1.打造特色園林文化。充分挖掘呂梁本土文化、紅色文化內涵,將文化建園理念貫穿園林綠化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打造特色園林景觀,傳承園林藝術文化。(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2.普及園林文化知識。充分利用現有園林載體,積極開展園林文化教育普及活動,推動園林園藝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醫院、進家庭,提倡園林生活,推廣園藝療法,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文化品牌單位。(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3.拓寬對外交流渠道。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園博會等交流活動,宣傳呂梁園林文化特色,展示我市民俗人文風情。鼓勵申報參賽各級各類園博會等園林綠化交流活動,打造對外展示的窗口。(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新區建設管理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要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統籌、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市直有關單位負責市本級具體工作,并指導各縣(市、區)開展相關業務工作,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本縣具體工作,要結合本地實際,盡快制定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的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全面提高建管水平。
(二)加大資金投入
市本級和各縣(市、區)要把城鎮園林綠化建設和養護管理資金納入公共財政支出范圍,穩定經費渠道。同時,強化政府在規劃控制、土地協調、財政投入等方面的作用,多措并舉,探索建立“主體多元+市場主導”的投融資機制,拓寬專項債使用模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保證建設及管理養護資金及時撥付,探索共建共享、協同高效的園林綠化建管體系。
(三)完善政策機制
要規范審批與監管部門聯動協同,審批結果要同步推送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配套綠化設計方案未經批準或未按照批準的設計方案施工的,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責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整改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要加強和規范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和施工技術指導,強化對各類園林綠化工程竣工驗收的監督管理。
(四)廣泛發動宣傳
通過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社會面宣傳,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園林綠化建設,形成全社會參與共建生態宜居之城的良好氛圍。
本方案由市城市管理局負責解釋,自2023年11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條件的建制鎮園林綠化的設計、建設和管理,可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解讀鏈接:【圖解】市城管局關于《呂梁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實施方案》的解讀
咨詢電話:市城管局 園林管理科 3398054